科爾集團將紡織廠開進美國棉花主產區 “在中國,整個紡紗業都在虧損,”它補充道?!岸诿绹?,情況很不一樣?!? 自從北京和華盛頓在1970年代早期恢復貿易關系,美國大多數時間都面對著巨額對華貿易逆差,因為美國人消費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廉價電子產品、服裝和其他中國商品。 但是,中國上漲的人工和能源成本正在降低其制造業的競爭力。據波士頓咨詢集團(Boston Consulting Group)統計,中國依據生產力調整過的制造業工資在過去10年增加了兩倍,從2004年的4.35美元/每小時增加到去年的大約12.47美元/每小時。 同樣來自波士頓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,在美國,按生產力調整過的制造業工資從2004年至今增長了不到30%,達到22.32美元/每小時。而美國工人比中國多出來的工資成本,被那里更低的天然氣價格、價格低廉的棉花原料,以及當地的稅收優惠和補貼所抵消。 據波士頓咨詢集團估計,如今在美國平均花1美元生產的東西,在中國需要花費96美分。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(International Textile Manufacturers Federation)的數據顯示,紡紗業在中國的成本比在美國高出30%。 “所有人都覺得,中國的成本永遠會更低,”波士頓咨詢集團的高級合伙人哈羅德·L·西爾肯(Harold L. Sirkin)說?!暗闆r正在發生變化,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?!? 中國不斷上漲的生產成本正引起一些類型的生產商向孟加拉國、印度和越南等低成本國轉移。很多情況下,企業的大批離開都是由中國人自己主導的,這些人已經開始大舉在其他地區建立生產基地。 最近幾年,開始有一部分生產商轉向美國。紐約調研公司榮鼎咨詢(Rhodium Group)今年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從2000年到2014年,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的新項目和收購項目價值達460億美元,其中有很多都發生在過去五年。 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現在至少有20家中國生產商落戶,包括科爾集團和太陽纖維(Sun Fiber)公司,后者去年在南卡羅來納州的里奇堡(Richburg)建立了一家聚酯纖維廠。在蘭開斯特縣,與來自臺灣和中國大陸的另外兩家紡織企業的談判正在進行當中。 “我從沒想過,會是中國人給這里帶回紡織業工作機會,”蘭開斯特縣經濟發展公司(Lancaster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Corporation)總裁基思·滕內爾(Keith Tunnell)說道,他幫助科爾集團獲得了價值約2000萬美元的補貼,包括基礎設施補助、收益債券和稅收減免。 科爾集團蘭開斯特縣工廠的內部運作,說明了為什么紗線在美國的生產成本會如此之低,也表明資本密集型生產可以在美國再度興盛起來。 |